"保变电气彻底退出印度市场!"7月25日,这条消息在能源圈炸开了锅。这家曾手把手教印度人建特高压电网的中企,不仅被合作方吞并了子公司,连苦心培养的300名工程师都成了竞争对手的"香饽饽"。更扎心的是,印度刚拿到技术就宣布向中东输电,而本国还有3亿人每天要忍4小时停电——这出"农夫与蛇"的戏码,究竟是怎么唱的?
特高压技术成香饽饽,中企满怀信心进印度
时间倒回2011年,印度电网像台老掉牙的拖拉机:220kV的线路跑了半个世纪,电力系统年久失修。为了升级到765kV特高压,印度推出"Make in India"政策,对外资企业免关税、减税收,活像摆了桌免费宴席。
保变电气当时手握全球领先的特高压技术,自然动了心思。4.65亿砸下去,和印度本土企业阿特兰塔成立合资公司,占股90%。刚开张那会,保变印度靠着技术优势,拿下了印度70%的特高压订单,连电网标准都是他们定的,风头一时无两。
培养工程师反被撬墙角,核心技术遭泄露
为了站稳脚跟,保变印度干了件"傻实在"的事:掏1.2亿培训300名印度工程师,连生产线都搬到了印度。结果呢?这些工程师刚出师,转头就投奔了阿特兰塔,还把保变的核心技术当"投名状"送了出去。
更绝的是,阿特兰塔靠着"本土身份"玩低价战,把保变印度挤得连续6年亏损。有位老工程师摇头叹气:"我们手把手教他们装变压器,结果人家转头就自己开厂,价格还比我们低三成。"
印度政策三连击,中企被迫弃子保命
如果说工程师叛逃是"内忧",那印度政府的操作就是"外患"。2020年后,印度使出三板斧:
审批拖死你:保变申请扩产,审批耗了18个月,等批下来,市场早被本土企业占光了。
订单卡死你:规定外资企业本地化率必须超50%,否则连投标资格都没有。2023年印度90%的电力订单,全进了本土企业口袋。
补贴坑死你:政府补贴只给本土公司,外资企业活像"奶牛",产奶还得自己买草料。
到2025年,保变印度净资产从2亿缩水到7000万,再耗下去连裤衩都得赔进去。无奈之下,只能以1.37亿贱卖90%股权,灰溜溜退出印度市场。
小米也中招:48亿资产被冻结,9年白干
保变的遭遇不是孤例。2014年小米进军印度,用"限时抢购"三年抢下23.5%市场份额,莫迪都亲自接见雷军。可转眼印度就以"逃税"为由冻结48亿资金,还放话:"想继续做生意?把公司变成印度的!"
小米被迫裁掉3万印度员工,逐步撤离印度。如今在东南亚,小米工厂开得红红火火,而印度街头冲凉的人,依然在等那四个小时的来电。
技术掠夺式招商:印度玩的"杀猪盘"
印度这套"引进-掏空-挤走"的套路,堪称"杀猪盘"升级版。先给点甜头吸引外资,等技术到手、市场被占,再通过政策打压逼你交出控制权。证券时报统计,近五年已有23家中企在印度遭遇类似困境。
有位在印度做生意的老总苦笑:"他们要的是你的技术,不是你的利润。等你把本事教完了,就该让你'毕业'了。"
给中企的警示:合作可以,留一手更安全
中国一直倡导开放合作,特高压技术也早说要和世界分享。但保变的教训提醒我们:对真心合作的伙伴,当然要掏心掏肺;可对那些"无底线选手",留一手不是自私,是保命。
如今全球制造业竞争激烈,想当"世界超市"的国家,得拿出"用人不疑"的诚意。要是只想着"拿来主义",靠掠夺技术和资金撑场面,别说印度梦,美国梦迟早也得醒。
免责声明:本文案例依据证券时报、红星新闻等公开报道整理,数据来自企业公告及印度政府文件。文中观点不代表投资建议,海外投资需谨慎评估风险。
专业股票配资与投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